• Monthly Focus
  • UNA
  • Fashion
    • Fashion
    • All
    • News
    • Feature
    • Insider
  • Health
    • Health
    • All
    • Fitness
    • Nutrition
    • Sports
    • Grooming
  • Watch
    • Watch
    • All
    • News
    • Feature
  • Gear
    • Gear
    • All
    • Car
    • Gadget
  • Life
    • Life
    • All
    • Taste
    • Wine
    • Travel
    • Home
  • Culture
    • Culture
    • All
    • Movie
    • Event
    • Mood
  • Soul
    • Soul
    • All
  • star
    • star
    • All
    • People
    • Style
    • Health
    • Highlight
  • Gift
    • Gift
    • All
  • Mrtv
    • Mrtv
    • All
    • People
    • Style
    • Health
    • Highlight
  • Monthly Focus
  • UNA
  • e-letter

Mood

  • Home
  • Culture
  • Mood
Related Post

Culture

March 2017

【黑膠唱片升值快過樓市 | 10 張升值力高嘅中文唱片】

Culture

July 2017

【港產雙「龍」傳│誰是你杯茶?】

April 2017

【男人都迷武俠小說】

《射鵰英雄傳》又嚟啦!其實什麼年齡的男人,心裡總藏有一部自己時代自己最愛的武俠小說,一起看看武俠小說作家喬靖夫怎樣看武俠。

武術令人著迷

喬靖夫哥哥常常買《功夫雜誌》,愈讀就愈感興趣了,於是就想習武。他曾學空手道、國術、詠春,到近十年就專注於研習菲律賓魔杖。他說:「練武過程帶給我很多東西。其中一樣就是我切實地明白到,想有收穫,便要用努力換來。讀書的分數很是虛無飄渺,但運動或者格鬥,就是做到某一動作,或對戰時凌駕對方的感覺,非常直接。無形中,習武令我很了解凡事都要靠自己努力。武術的另一特別之處是,要真誠地面對自己。比賽時,只有自己一人,以前練習過的,付出過的努力,最真實的自己就在這一刻於擂台上呈現出來。沒有旁人可以幫忙,獨自面對對手。這和我後來的創作信念類似,就是要誠實面對自己。創作也是件孤獨的事,無其他人能逼到自己創作,唯一能夠推動到你的人就只有你自己。」

小學已經讀金庸

由習武,到寫武俠小說,中間的因由又是怎樣呢?他說這和他成長很有關係。

「我小學已經讀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然後再讀西方及日本的劍俠小說。基本上,知道文學是什麼,以及認識文學的藝術技巧,都是因為武俠文學的。但最初都沒有想過以創作維生,直至大學時讀翻譯,才認真研究文字功夫,發覺文字相當好玩,以此為業也許會很享受。一想到要寫什麼題材,就想到武俠、英雄、動作衝突了。加上自己練武,也很希望可以將練武時領悟過、體會過、經歷過、觀察過的,都融入小說中。」

最崇拜的是古龍

「他多寫外冷內熱,狂傲卻重視友情與信諾的男子漢。我《武道狂之詩》中的『破門六劍』間朋友同伴共同戰鬥的情,就有點像古龍小說中漢子間互敬的情誼。」這種專心致志於實戰格鬥技藝的細膩筆法,讓他的武俠小說自成「狼派」一格。當我誇說他破格得幾乎前無古人是,他連忙認真道:「其實很多前輩的作品也相當有實戰感。例如古龍《陸小鳳傳奇》中的西門吹雪,以劍道為生命的最高追求,沒有七情六慾。雖然武打場面描寫風格上他比較簡約,而我的比較複雜,似是兩極,但其實有關角色對決時的心理或環境描寫,我都是向他學習的。」

俠者精神

武俠小說,扣掉文武,還有俠字。喬靖夫又怎樣看俠者精神呢?

「我最初創作時其實也沒有很認真地想,去到寫《武道狂之詩》這本算是真真正正的武俠小說時,就想要把『俠』從傳統中再創新,於是便要先從傳統中掘出真義。我找到《史記。遊俠列傳》,有云『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所以,我覺得俠者,最單純的定義便是願意為了自己相信的原則和正義而拔刀相助,最極致的,甚至是犧牲生命。當然,現代社會比以前複雜得多,除了武力,我覺得知識及言論其實都可以行俠義之舉,核心都是一致的。」

就連他喜歡的電影也與俠有關。「我相當欣賞黑澤明,《用心棒》的俠者情懷很具東方精神,武打設計的濃重傳統舞台味道亦值得學習。而透過浪人相助農民來講解社會中互相供養保護的社會結構的《七武士》亦相當傑出。」

 

最敬佩李小龍

談夠了武俠小說,那麼這位武俠小說作家,又有沒有敬佩著哪位武術家呢?

「開始習武後,我就讀李小龍的筆記及著作,學習到很多。他主張要找回核心的、真正的自己,便會發現世事其實多是虛浮不實的幻象。這一套哲學影響我很深。例如於創作,當銷量不好,或遇創作瓶頸,我仍然會深信,只要堅持做好的話,始終有機會。狼派武俠小說的武術描寫重點於實戰,其實也是受李小龍影響的。截拳道的武術觀講求 simplicity,除去多餘及虛浮,留下對實戰有效的簡約核心。

永無終點的修煉

武俠小說可謂是文與武最美麗的結合。

關於習武與寫作,他這樣總結:「共通點就是都需要不停地檢視自己,不要因為一時勝利而自覺毫無缺點,故步自封,因為練武及創作都是永無終點的修煉,永遠都有進步空間。武術需要變化,思考及發掘出最適合自己的一套;創作亦然,要不斷突破自己,下一本更好的書就在前面等待著自己。自己永遠是自己最重要的老師。」

Subscribe Now
  • Advertising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About Us
All Right Reserved. © 2025 MRRM Publishing Limited

e-letter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