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Focus
UNA
Fashion
Fashion
All
News
Feature
Insider
Health
Health
All
Fitness
Nutrition
Sports
Grooming
Watch
Watch
All
News
Feature
Gear
Gear
All
Car
Gadget
Life
Life
All
Taste
Wine
Travel
Home
Culture
Culture
All
Movie
Event
Mood
Soul
Soul
All
star
star
All
People
Style
Health
Highlight
Gift
Gift
All
Mrtv
Mrtv
All
People
Style
Health
Highlight
Monthly Focus
UNA
e-letter
Sports
Home
Health
Sports
Related Post
Health
August 2016
【 兩大串王聚首紅魔|伊巴 x 摩連奴 10 大串嘴金句 】
Health
March 2017
【 4 個運動員的 1 個致勝秘訣 】
August 2016
【 自己運動員自己撐|5 個香港運動員故事 】
里約奧運今日閉幕,香港運動員雖然未有收穫獎牌,不過突破性的表現以及堅毅不屈的鬥志絕對值得大家報以掌聲。其實,香港亦有不少出色運動員有能力於國際舞台上發光發亮,藉此機會就讓我們認識不同本地運動員的故事!
蘇樺偉(田徑項目傷健運動員) 當大家驚嘆「飛人」保特創下 3x3 連霸紀錄時,其實香港亦有過一位默默耕耘的世界級飛人,那就是「神奇小子」蘇樺偉。蘇樺偉是男子 100 米及 200 米傷殘人士世界紀錄保持者,亦在歷屆殘奧獲獎無數,戴上過最高榮譽的桂冠,到底他又會如何鞭策自己繼續努力?「就算我滿意自己的成績,我仍然會從成功中檢討,看看哪些地方有進步的空間,例如我起步較慢,對鳴槍的即時反應較慢,我便會學習如何令自己起跑時更專心,讓自己反應得更快。」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對蘇樺偉來說,這更是實實在在的寫照,原來他心肺功能並不好,練習時要跑 4、5 個圈,對他而言已是非常辛苦,然而他卻得過 400 米獎牌,咎其原因全在於「堅持」二字。「為了提升體力及耐力去應付 200 米及 400 米的比賽,我提醒自己要堅持,永不放棄,信念就是『勝不驕、敗不餒』,力求進步。」在 20 年跑手生涯中,克服所有先天缺撼,取得驕人成績,他就是我們香港的「神奇小子」- 蘇樺偉!
歐陽耀冲(足球員) 「神之子」歐陽耀冲到葡萄牙修練一番後脫胎換骨,今年初轉戰中甲。他曾說過要把握機會,不斷鍛練自己,接受挑戰,這亦是當年毅然決定闖蕩歐洲球壇的原因。「我相信我可以外闖,無論受多少委屈、多少辛酸,我都會堅持下去,所以我不敢說我是個好球員,但我相信自己會成為大家認同的球員。」 回想年少時,他坦言自己當年太早成功,亦沒遇過錯折,因而怠慢,錯失了最佳的技術成長期。「當年我到葡萄牙時,才發現天外有天,永遠有比你更具天賦的人,而且還比你更加努力。」這正是令他感悟到,要成功就要付出比人多的汗水,加倍努力。 嚐過 09 年東亞運戰勝日本隊的輝煌,經歷過低潮,效力葡萄牙乙聯時更只領著最低工資,歐陽耀冲始終未離開過足球,因為足球不止是職業那麼簡單。「我從少就愛上足球,一直到現在。足球帶給我現在所有的一切,不是改變了我,而是創造了我。」
歐陽若㬢(賽車手) 世界上最多觀眾的運動項目是什麼? 不是足球,不是籃球,原來是賽車!在這如此盛大的賽車世界裡,歐陽若㬢是首位進軍世界比賽的華人賽車手。由於賽車運動的特殊性,令他不單是跟場上對手競賽,更要計算時間以換算積分,而他的目標就是要突破時間、突破自己。賽車手與時間的關係相當密切,縱使駕著龐然大物,1 秒仍足以定成敗。「每個名次其實相差可能有 0.1 秒,一些國際的排位賽排名由 1 至 25 位,前後相差可能亦只是 1 秒。」他形容:「時間主宰著我的職業,主宰著我下一步的決定。」 賽車運動看似速度感及剌激感十足,但同時卻是意想不到地考驗著車手的耐力。歐陽若㬢經常參與一些長途賽事,其中有一次比賽駕駛時間是 12 小時,在這慢長比賽中,時間的份量是否變得輕一點?「當然不是,我在比賽時的每一秒都必須集中精神,想著下一秒該怎麼做,下一輪我應該作出怎樣的準備,什麼都要計算至最盡。錯過了當中的 1 秒,失去的不只是成敗,隨時關乎生命安全。」
胡兆康(保齡球手) 香港首席保齡球手胡兆康自幼受父親薰陶,投入保齡球世界,他說:「與爸爸一起打球的時間,令我喜歡上這項運動。」因此在保齡球界 17 年來,他未介意過別人如何看自己,一路跌跌碰碰,毋忘初心,終於在上年獲得第 51 屆保齡球世界盃冠軍。「有夢寐以求的感覺,也感恩自己可以站上去吧。這 17 年裡經歷過爸爸的離逝,不少隊友的離開,最後我終於贏得冠軍,真是百感交集。同時我覺得這是香港人的一個開始,得到冠軍除了證明自己有能力做到之外,也證明了香港是有人才,希望可以藉此鼓勵大家,同時讓更多人喜歡上保齡球。」 保齡球運動講求專注力及穩定發揮,許多人會盡量放鬆自己,避免緊張,但胡兆康卻有點不一樣。「我會追求緊張的氣氛,因為比賽時出現緊張或手震,正是證明自己其實很渴望勝利。」有了求勝心,然後呢?「當然是投入氣氛,玩得開心!」
李靜、高禮澤(前乒乓球手) 你會怎樣處理負面情緒? 高禮澤:「不可以著急,要讓自己慢下來,事情可以慢慢做,總之別衝動就可以了。」 李靜:「我性格是偏急躁的,當遇到這種情緒時,我會稍為狂野地叫出來,發泄過後便告訴自己要立即冷靜下來,重新投入訓練或比賽。」 對,他們兩人就是如此不同 - 一動一靜,彷彿是冰與火的極端,但世事就是如此奇妙,這兩人竟湊成了一對乒乓球雙打組合,更一路過關斬將,取得過奧運銀牌及亞運金牌。高禮澤自言比較內向,乒乓球讓他學會了與人溝通的重要;李靜說自己是急躁的,乒乓球讓他學會了忍耐和堅持。 聰明的讀者可能已經數得到,明明有 6 名運動員,為何只有 5 個故事?並不是我們數錯了,李靜和高禮澤各自都擁有高超的技巧,是兩位值得尊敬的運動員,但到了賽場上,他們就像化身為一個整體,彼此的默契猶如左手與右手,缺一不可,這種團隊精神正是奧運魅力之一。
×
e-letter
Gender :
Female
Male
Age Group :
Below 18
18-25
26-35
36-45
Over 45
Submit